当前位置: bwin必赢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学工动态
兢兢业业,隐世工匠——曹开君
发布时间:2017-09-02   浏览次数:

传统花灯,民间手工艺人用灵巧的双手缔造出的视觉艺术,中国历代的花灯,品种繁多,制作十分讲究,灯光流转间,韵味十足。时代变迁,传统花灯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花灯十里正迢迢的景象隐匿在诗词中难寻踪影。一盏两盏传统花灯,零星寂寥的灯火,有人仍在坚守。对他而言,花灯不仅仅是供人观赏的作品,也是对传统的坚守、对美和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就是徐州花灯首席传承人曹开君老师。

从七月二十八号到八月四号,中国矿业大学徐州非遗纪录片拍摄团队在曹老师的家中进行了为期八天的拍摄。参观了曹老师制作金鱼花灯的全过程,并采访了曹老师和其爱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

作为徐州花灯的首席继承人,曹开君老师秉承着"精益求精"的精神,对每一个自己亲手制作的花灯,都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最好。不仅仅将徐州花灯制造手艺保存并流传了下来,还在此基础上对于"花灯焊造"、"花灯设计"进行了创新。我们在现场观摩了曹老师制作一盏鲤鱼花灯的全过程:几根细细长长的铁丝,几块普普通通的绸布,在曹老师和其爱人的共同努力下,眨眼间便变成了一条活灵活现的美丽金鱼。从“立意”到“制作骨架”,再到“布灯”,最后的“撒金粉”,曹老师显得游刃有余,一边对我们悉心讲解其中重点,一边操作着工具。在制作过程中,曹老师多次被焊具烫伤,并表示这是家常便饭。但这点挫折并不会阻挡曹老师在艺术传承的这条路上继续前行,正如戴维所说:“挫折是倾覆弱者生活之舟的波涛,是锤炼强者钢铁意志的熔炉。”使我们备受感动,深受感染的不仅仅是因为老师的高超技艺,还有老师的状态,沉稳亲善,从容饱满,满满的生机,对花灯充满深厚的情感与热爱。

曹开君老师这样说到:"在徐州,花灯一般是小孩子们在过元宵节的时候玩的。每一个花灯的质量是否良好,外观是否美观,都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过一个快乐的元宵节,所以说每一次制造花灯,我都尽我所能做到最好。"也许正是曹老师十几年如一日的对于花灯的坚持,使得曹老师的花灯与其他人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制作完金鱼花灯后,我们采访了曹老师及其爱人一些关于生活与工作上的问题。曹老师坦言,他和他的爱人常常在制作花灯时会有意见上的不统一,但也正是这种思维上的碰撞,意见的折中,才让他制作的花灯越来越精美。

在采访过程中,曹老师多次提及现今花灯发展步履维艰。多日劳动的成果在展览上被人损坏的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这类情况让他非常痛心,但他依旧对花灯的未来充满期待,“我一直在对我的花灯进行改造,让它更符合现代趋势。我希望它能一直发展下去。”

在灯火阑珊处,曹老师怀揣着美梦,独倚明月高楼,望断天涯路。他说热爱的东西他放不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他不能丢。他时时刻刻的渴望着让自己的灵感,智慧,技艺凝结成一件件能流传永世的作品,将自己存在过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的留在作品之中。以这样的方式,即使肉体死去,他们的生命依旧会在作品之中生生不息的绵延。这样的信念体现在曹老师身上,化为了轻轻地一句:为这个世界留点儿什么。

“灯烧陆海,人踏春阳”。曾经还是个孩子的曹老师就曾流连于美丽的花灯之间忘却归家,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秋几度,看花灯的人最后变成了做花灯的人。几十年默默无闻的坚守,忍受着艰苦与寂寞,忍受着轻视与不公,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这个心灵手巧的匠人,不愿放弃的犟人,最初不过是一个喜欢了就一直做下去的普通人。

通讯员:张志恒

曹老师正在进行骨架焊接

曹老师制作的金鱼和荷叶

认真工作的曹老师